最初,他们用两个月时间剪剪贴贴,完成了24万字的整理稿,但很快发现不尽如人意。于是经群众出版社批准,由李文达重新搜集材料,重新构思,组织成文。为何李文达在油印本(灰皮本)基础上加工的努力归于失败,而不得不另起炉灶?这又涉及复数作者意图如何统一的问题。溥仪、溥杰和其他伪满战犯在油印本形成过程中的有效合作,是基于他们都是《前半生》所叙某些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当时共同的处境和对特赦向往的心态;而李文达所代表的组织意图与溥仪等在油印本中展现的囚犯心态是难以达成统一的。对油印本(灰皮本)形成的固定的文本意图和叙事格局,李文达剪剪贴贴式的修改完全无济于事,他唯有利用原材料来重建一个新的意图文本。
http://www.chengshifenlei.com/m/1731.html